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改”与“变” 原创

    信息发布者:渔泽镇崔蒙村
    2017-12-30 23:04:08   转载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4月28日,教育部官网昨日消息,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布了《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改”与“变”是一对孪生姊妹,教材体列因改而变,内容重点因变而改。


     一、改什么,怎么改?

     
    改目标-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由浅入深。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因此教材编排设计上依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进行。二是由远及近。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结合学生不断增长的年龄和阅历,使学生逐步形成核心价值观;三是螺旋上升,引导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层层推进;四是学思并举,知行合一。活动形式多一,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改重点--知行合一。
    《道德与法治》教材改以往学科教学偏于知识传递和记诵、应考的积弊为学生具体方法技能的学习指导,实施开放性教学过程,创新调查研究、参观访问、角色扮演、讨论辨析、反思探究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生成性的活动中,积极表达、善于思考、掌握方法、努力践行。课程中“运用你的经验”栏目以生活经验线索为学习起点,以探究与分享、师生经验、生生经验的碰撞、共认等活动,引导学生表达、反思、调整、扩展,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改设计--教材设计以“三基”为重点(基本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主线:宪法精神;基本意识: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等)明确学习要求。
    其次是采用专册与分散融入相结合的方式,安排法治教育内容。编写法治教育专册对6年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其他册次教材中分散融入,确保法治教育贯穿始终,将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像串珍珠一样串起来,不断线;以小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如义务教育法保障失学儿童上学的权利等。

     
    二、变什么,怎么变?



    变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材以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小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层层推进,强化教育效果;采用“学思并举、知行合一”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变体列-点线结合,联系生活。
    教材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按照自我-家庭-学校-社区(家乡)-国家-世界的顺序,由近及远地设计了‘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与公共生活’‘我们的国家生活’‘我们共同的世界’6个领域。
     
    变内容-突出主线 系统设计。
    道德与法制课程“以增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等为重点,明确了法治教育的学习要求。如“我的健康成长”,在一年级侧重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三年级侧重学习习惯和安全成长,四年级侧重同伴交往,五年级侧重生活中的新问题等。在具体安排学习内容时,尽量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如快乐过新年安排在寒假前倒数第二课,国庆节安排在秋季第三课等;涉及自然的主题,采用与教材使用时间一致的季节安排,方便孩子们观察体会。别注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既注重了传统节日、民俗、传统礼仪、积极的民间文化等方面的教育,也注意使用古代诗歌、传统格言及谚语等题材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快乐过新年》等,集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建立起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链条。
     
    三、教什么,怎么教?



    改革后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承载了“道德与法治”教育两个重要使命,因此,在进行中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核心素养的学习和理解,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细化核心价值观内容,利用对小学生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方法,使核心价值观融入走入小学生心灵,入心入脑,以此指导学生言行。
     
    (二)实施“三新”:研究新课标,研究新课程,研究教法。《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要认真研读《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了解其编排意图,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在中小学建设法治课程的更改背景和精神实质,弄清新课程编排体列、结构;开展县乡村新课程三级培训,选拨优秀的中青年建设担任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师;探讨学习讨论、参观考察、道德沙龙、模拟法庭、课堂辩论、调查访谈、道德银行等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现场教学相结合;教师与学生课内外交流互动相结合;改革《道德与法制》作业批改方式,实施课堂作业与课外作用相结合,以课外实践作业为主;加强课程考核评价的改革,变过去一张试卷定品德的评价方式为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社区评价和家长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思想道德,改过去学生品德评价百分制为等地制。
     
    (三)加强教研活动以及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实施集体备课,培养培训新教师;开展学科教师教学案例、教育案例大赛和新课标培训考试。将《道德与法制》课程纳入“一课一名师”优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晒课范畴,鼓励新课程教师解决参加说课、上课、评课、教学论文评选等教学教研活动。将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法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小学内容教学考核。
     
    《道德与法制》课程改革是一个新生事物,随之而来的中小学语文、历史等教材也进入了改革的倒计时,我们只有坚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来研究新课标,研究新课程、研究新教法,才能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目标。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